延期举证的法律规定是
延期举证的法律规定及相关指导建议
延期举证是诉讼过程中常见的情况,法律对此进行了规定并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建议。以下是延期举证的法律规定和相关指导建议:
法律规定
1.
民事诉讼法规定
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》第七十三条的规定,当事人就提交证据的期限申请延长的,应当说明理由。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。延长一次的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。
2.
刑事诉讼法规定
: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》第六十八条的规定,检察机关起诉后,在开庭审判前,如果必要,可以延长一次提供证据的期限,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。
相关指导建议
1.
及时提交申请
:当事人应当在提交证据的期限临近时提出延期举证的申请,并说明充分的理由。建议在延期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,以确保能够提供充分的、具有说服力的理由。

2.
合理解释理由
:在申请延期举证时,当事人需要提供合理、充分的理由,如证据的收集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,或者出现了无法预料的情况,影响了证据的及时提交。
3.
尊重法庭裁量权
:法院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的申请,行使裁量权决定是否准许延期举证。因此,当事人需要尊重法庭的裁量权,并在法定期限内尽最大努力完成举证。
4.
避免滥用延期权
:延期举证是法定权利,但当事人不应滥用延期权,以避免对诉讼程序和对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。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延期权,避免对诉讼程序造成不必要的拖延。
延期举证需要依据法律规定提出申请,并在申请中提供合理、充分的理由。当事人应当尊重法庭的裁量权,并避免滥用延期权,以维护诉讼程序的合法性和效率。
免责声明: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,若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!联系QQ:2760375052